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消息,近日,中央网信办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科技部、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七部门相关司局组织编制了《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.0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1.0》),供推进数字乡村工作时参考使用。
《指南1.0》中提到,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方面,利用高清视频监控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图像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,对农村地区垃圾收运、污水治理、村容村貌维护等进行监测分析,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监管依据。
——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数字化监管。
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数字化监管是指利用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,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、运输、回收、处理等全过程进行监测分析,实时监测垃圾清运数量,提高处理收运效率。
—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测。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测是指利用物联网、卫星遥感数据、无人机、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,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,开展过程管控、水质监控和设施运营状态评估。
——村容村貌监测。
村容村貌监测是指利用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,对农村地区房屋、道路、河道、特色景观等公共生活空间进行监测,为消除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、乱贴乱画等影响村庄环境现象,保持乡村面貌整洁提供管理依据。
省级层面负责建设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监管平台,建立预警数据定期分析研判制度,形成“问题线索在线受理、任务在线交办、履职在线监管”全流程监督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。编制工作手册或技术导则,指导地方建设分平台及相应的工作机制。
县级层面负责完成农村人居综合监管分平台建设任务,建设监控设施。对监测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,开展在线监控与动态录入,汇集辖区内农村实时监测信息,形成电子地图或报表。在县级分平台设置专门的举报板块及受理机制,引导农村居民通过APP、小程序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。
《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.0》“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”入选范例 :
江西省武宁县:AI智能调度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
一、背景介绍
近年来,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重建轻管、责任不清、力量不足等矛盾日益突出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》,要求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。武宁县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和要求,坚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来打,着力补短板强弱项,全县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。
二、具体做法
武宁县以实现农村管理精细化、群众上报便捷化、问题处理及时化和长效管护科学化为目标,按照“镇村联动、产村一体、景村融合、建管并重、普惠共享”的思路,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、数字化的手段,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
一是建平台抓管护,探索运用数字化、信息化手段加强管护力度。武宁县投入2000余万元,联合运营商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5G、AI等新技术打造武宁县人居环境治理长效管护平台。按照“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个端”运行模式,设置垃圾处理、污水处理、厕所革命、村容村貌、长效管护等板块。以“一图全面感知”的方式,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一指挥调度、物联预警分析研判、长效管护综合管理。平台基于物联网终端设备提供垃圾桶满溢监测、污水水质监测、厕所气味监测、人员车辆定位、村容村貌监控、大喇叭一键喊话广播等功能。通过大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处理和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,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汇聚,减少资料收集、数据采集等方面的重复投入和劳动。
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。武宁县人居环境治理“万村码上通”长效管护平台与省农业农村厅“万村码上通”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,形成了“上报、整改、监督、反馈、考核”完整的群众监督机制。村民可一键上报身边发现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问题,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分级响应,协同共治。
三、取得成效
武宁县人居环境治理“万村码上通”长效管护平台,畅通了农民群众监督投诉渠道,切实做到村庄环境“一网统管”。已接入939个一类村庄,累计上报事件6343件,完结6025件,完结率达94.56%,有力提升武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,深入推动全县人居环境从“一时美”向“持久美”转变,是助力数字乡村建设、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信息化手段。